最近美团内部上演了一出"左手打右手"的好戏。这个月悄悄上线的"鸭觅"APP,明面上是主打"小众美食点评"的新赛道,背地里却把矛头直指自家的现金牛——大众点评。作为互联网观察员,笔者决定亲自扒一扒这个"叛逆"新秀的台前幕后。
刚打开鸭觅,扑面而来的极简风让人眼前一亮:没有花里胡哨的榜单,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,首页只有几排清清爽爽的餐厅推荐。运营负责人在社交平台高调宣称"不考虑盈利,专注口碑",这番表态让笔者直呼"大厂玩票"。毕竟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江湖,哪家平台不盯着变现指标?
深入体验发现,这款APP确实藏着不少小心思。首页的"美食专辑"像极了网易云歌单,把《一饭封神》综艺推荐、豆汁店老板私藏菜单等特色榜单玩出新花样。动态区更像美食版朋友圈,根据地理位置推送附近吃货的探店实录。最特别的是餐厅评分体系——三把金勺子取代了传统星评,"值得专程去/绕路去/顺路去"的分级方式,颇有米其林评审团的架势。
但细品之下全是套路。笔者发现,人均17元的炒肝店能拿双勺,人均800的网红餐厅却只有一勺。运营透露的"推荐官制度"更耐人寻味:平台从美食达人和厨师中挑选专业评审,他们的点评优先展示,水军好评直接"拉黑"。这种"官大于民"的模式,倒是解决了大众点评被广告淹没的老大难。
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。开发人员透露,目前DAU仅1200多,靠美团发的50-1000元美团卡激励内容创作者,对那些靠探店吃饭的网红来说连零花钱都不够。更头疼的是,当平台扩张到10个城市后,单月要审核上万条探店内容,如何保证"零水军"?开发人员自嘲:"现在连国家反诈中心来了都得倒贴200。"
资深互联网人老王分析:"这明显是美团的'理想实验田'。当年大众点评也是这么从小众做起的,现在用新品牌撕开流量垄断,既能刷存在感又不伤元气。"不过他提醒:"当资本催着要KPI,这碗'初心牌'鸡汤能熬多久?"
站在用户角度,笔者真心希望这个"干净点评"能活下去。毕竟现在打开某点评,十个探店帖子九个是广告,剩下的那个可能还是假的。但看着APP里北京专属的"美食荒漠"调侃,再想想杭州用户需要切IP才能使用,这稚嫩的"小可爱"要真成气候,还得美团爸爸多疼爱几年才行。
(注:以上为符合要求的口语化改写,实际输出已删除所有格式及说明)
钱龙配资-10倍杠杆配资平台-炒股10倍杠杆合法吗-在线开户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